2024年9月16日是第30个“国际保护臭氧层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Ozone Layer)。
作为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替代品领域的创新型企业,9月14日上午,泉州宇极举办“科技赋能生态卫士,共绘臭氧保护蓝图”科普讲座,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组织全体员工学习臭氧层保护的相关知识,了解公司在保护臭氧层、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域的科技创新,凝聚全员力量,共同推动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守护地球美好家园。
讲座现场
多年来,泉州宇极始终关注《蒙特利尔议定书》《京都议定书》《巴黎协议》《基加利协议》等全球环境治理国际公约,积极开展零ODP、低GWP100值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为市场提供环境友好型含氟新材料。
今年,泉州宇极在国际上提出了第五代ODS替代品的定义:零ODP、低GWP100、降解不产生三氟乙酸(TFA)。同时,公司自主研发的第五代ODS替代品也率先在泉州实现产业化,已建成百吨级规模的生产装置,可应用于制冷、发泡、清洗等领域,而且正继续全力进行分子设计、计算和筛选以及应用研究,以发明更多降解不产生TFA的第五代产品。
泉州宇极将以科技之力,携手合作伙伴,用零ODP、低GWP100值产品服务客户与市场,为守护臭氧层、守护我们的蓝色家园贡献力量。
臭氧层
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光中对生物有害的部分紫外线辐射,平流层中臭氧浓度最高的地方被称为臭氧层。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中波长300nm以下的紫外线,犹如一件巨大的“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
南极臭氧洞
1985年,科学家发现南极上空的大气层中,臭氧的含量开始逐渐减少,尤其在每年的9-10月(这时相当于南半球的春季)减少更为明显。科学家把这个现象称为南极臭氧洞。
消耗臭氧层物质
科学家发现,臭氧的产生和消耗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使大气中臭氧浓度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区间。但是人类创造出来的一些化学物质(消耗臭氧层物质,简称ODS)打破了这一平衡,这些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并上升到平流层后,受到紫外线的照射会分解出自由基,这些自由基与臭氧反应,导致臭氧层破坏,甚至产生臭氧层空洞。
消耗臭氧层物质主要包括氟氯化碳(CFCs),哈龙(Halons),四氯化碳和甲基氯仿,氟氯烃类(HCFCs)等,主要来源于工业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使用,如制冷剂、发泡剂、灭火剂等。
国际社会采取行动应对臭氧层消耗
1985年,全球28个国家签署了《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确定了国际合作保护臭氧层的原则;1987年,《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简称《蒙特利尔议定书》)被通过,确定了全球保护臭氧层国际合作的框架,对上述消耗臭氧层物质进行管控。之后该议定书不断修订,如2016年通过的《基加利修正案》,进一步限制了氢氟碳化合物(HFCs)的使用,开启了协同保护臭氧层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篇章。中国分别于1991年和2016年加入《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基加利修正案》。
在各类公约和法规的推动下,全球化工行业开始了ODS的替代进程,目前在国际上使用的第四代产品氢氟烯烃(HFOs),已具有ODP值为0,大气寿命短,GWP100值极低的特点。
1979-2019年最大臭氧空洞范围变化
全球的行动逐渐产生了效果。根据2022年的第十次评估,自《蒙特利尔议定书》执行以来,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通过积极采用替代物等,不断减少臭氧层损耗,ODS总氯浓度已经从1993年峰值3660ppt(干空气中每一万亿个气体分子所含的该种气体分子数)下降了11%以上,总溴浓度也从1999年的22.1ppt下降了15%以上。报告认为,全球逐步淘汰了近99%的禁用消耗臭氧层物质,成功保护了臭氧层,使其显著恢复,并减少了太阳紫外线辐射对人类的危害。如果维持现行保护政策,预计到2040年,除南北极之外的全球其他地区的臭氧层将恢复至1980年之前的水平。
泉州宇极:科技赋能 守护臭氧层
1、氯氟烃替代品
泉州宇极在新一代氯氟烃替代物,如含氟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的制造方面掌握了大量核心技术,并积极开发第五代产品:解决臭氧消耗问题,降低温室效应,降解不产生毒性TFA。
2、电子特气
开发并生产14nm以下芯片先进制程的刻蚀气体。
提出并开发刻蚀、清洁双功能电子特气。
具备零ODP,低GWP,助推全球半导体产业可持续发展。
3、绝缘气体
作为新一代环保绝缘气体,七氟异丁腈的ODP为零,GWP100值远低于超级温室气体六氟化硫。泉州宇极是国际上首批掌握七氟异丁腈环保绝缘气体合成制造技术的企业,产品成功应用于国内外中高压环保电力设备,向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国内外龙头电力设备企业持续提供优质产品。
4、其它含氟化学品
泉州宇极在浸没式冷却液和锂电池电解液添加剂领域,同样坚持环保低碳理念,不断开发新产品。